臨床機構實驗動物設施的選址應避開各種污染源,遠離病房大樓、人口稠密聚居區(qū);總平面的出入口不宜少于兩處,人員出入口與動物尸體、廢棄物出口分開設置。應設置一個廢棄物暫存處并置于隱蔽處;建筑物周圍3米地面應硬化,周圍不應種植滋生蚊蠅類的植物。
臨床機構實驗動物屏障設施應按功能劃分為動物生存區(qū)和輔助區(qū)。二者有明確分區(qū)。動物生存區(qū)內飼養(yǎng)室與實驗操作室宜分開設置。凈化區(qū)內不設置衛(wèi)生間,不設樓梯、電梯。
輔助區(qū)應設置用于儲藏滅菌后的動物飼料、動物墊料、籠器具等物品的用房。不同種類、級別的實驗動物應分開飼養(yǎng)。
實驗動物屏障設施工藝平面布局設計的現狀由三走廊式、雙走廊式、單走廊式三種形式構成。
是指動物飼育室或實驗室排列在走廊兩側,通過這一個走廊運入和運出物品;該類設施布局壓差設計應以動物生存區(qū)靜壓差值最大。
是指動物飼育室或實驗室兩側分別設有潔凈走廊和污物走廊,潔物通過潔凈走廊運入,污物通過污物走廊運出;該類設施布局壓差設計應以潔凈走廊高于動物生存區(qū)。
是多個雙走廊方式的組合,例如將潔凈走廊設于兩排動物室外圍,中間是污物走廊的三走廊方式。該類設施布局與壓差設計與雙走廊布局相似。
目前國內實驗動物屏障設施以雙走廊為主。此類設施設計要求突出節(jié)能和增加空間有效使用率;強調模塊化設計結合人體功效學特點以及實用性(避免浪費)。工藝布局設計中的共識一是在潔凈區(qū)內設計人流、物流、動物流專門通道;不能出現交叉點。即:人員進出流線不交叉、潔物進出流線不交叉,動物進出流線不交叉;不同人員之間、不同動物之間也應避免互相交叉污染。以雙走廊布局的屏障環(huán)境動物實驗設施為例,人員、動物、物品的工藝流線
人員流線:一更—→二更—→潔凈走廊—→動物生存區(qū)—→污物走廊—→二更—→淋?。ū匾獣r)—→一更
動物流線:動物接收(檢疫隔離區(qū))—→傳遞窗(消毒通道、動物洗?。鷿崈糇呃取鷦游锷鎱^(qū)—→污物走廊—→解剖室—→(無害化消毒—→)尸體暫存
物品流線:清洗消毒—→高壓滅菌器(傳遞窗、渡槽)—→潔物儲存間—→潔凈走廊—→動物生存區(qū)—→污物走廊—→(解剖室—→)(無害化消毒—→)污物暫存
動物實驗區(qū)包括飼育室和實驗操作室、飼育室和實驗操作室的前室或者后室、準備室(樣品配制室)、手術室、解剖室(取材室)等;輔助實驗區(qū)包括更衣室、緩沖室、淋浴室、清洗消毒室、潔物儲存室、檢疫觀察室、無害化消毒室、潔凈走廊、污物走廊等;輔助區(qū)包括門廳、辦公、庫房、機房、一般走廊、衛(wèi)生間、樓梯等。
在保證減少污染動物前提下,盡量做到不交叉少交叉,完全不交叉困難;要求在工藝布局設計中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人對物品、對動物、外界環(huán)境對物品和動物之間產生交叉污染。每一個操作單元動物生存區(qū)至少開兩個門;對外界開門的多少,只要符合安全、防火、勞動保護、環(huán)境保護等有關規(guī)定和滿足生產要求外,門開得越少越好。只要進入的物品不會互相污染,沒有必要多設入口;相鄰潔凈區(qū)間,如果空調系統參數相同,可在隔墻上開門,開傳遞窗用來傳送物品。盡量少用或者不用潔凈通道。屏障環(huán)境設施凈化區(qū)的門窗應有良好的密閉性。屏障設施的密閉門應空氣壓力較高的一側房間開啟,能自動關閉。應有防止昆蟲、野鼠等動物進入和實驗動物外逃的措施。
犬、猴、豬等實驗動物入口宜設置洗浴間,動物生存區(qū)宜設置運(活)動場所,單個動物面積至少應滿足國標要求(建議滿足歐美要求)。
負壓屏障設施應設置無害化處理設施或設備,廢棄物品、籠具、動物尸體、實驗用水等應經無害化處理后才能運出實驗區(qū)。
為便于污染控制,動物實驗室應設置檢疫隔離觀察室,其面積應滿足使用需求,一般不宜過小。
屏障設施應設置物品進入潔凈區(qū)的高壓滅菌等消毒設備,應考慮滅菌設備尺寸以及設備更換時進出通道、運行重量對樓板荷載影響。滅菌設備排放的冷凝水、冷卻水應采用耐137℃高溫金屬管材料,常用滅菌設備載荷、尺寸、能耗
屏障設施的凈化區(qū)不應設置地漏;犬、猴、豬等動物實驗室地漏應常用杜絕臭氣倒灌裝置。
新建屏障環(huán)境設施的層高不宜小于5.2-5.6m。室內凈高不宜低于2.4-2.8m,并應滿足設備對凈高的需求。潔凈走廊、污物走廊凈寬應≧1.5m,門洞寬度不宜小于1.0m,應考慮設計大型設備進出預留通道。
為了保證實驗動物屏障設施達到國家標準,維持某一個高于/低于鄰室的空氣壓力,是實驗動物屏障設施區(qū)別于一般普通空調房間和普通潔凈室設施的重要特點,也是控制潔凈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ISO14644-1潔凈室要求,滅菌后區(qū)為最潔凈區(qū)域,應該是壓差最高點。實驗動物屏障設施壓差設計為:滅菌后區(qū)→潔物儲存區(qū)→潔凈走廊→動物生存區(qū)→污物走廊→緩沖區(qū),屏障設施對外緩沖區(qū)應設計為負壓區(qū),避免污染空氣外溢。
實驗動物設施不同于普通的民用建筑,也不同于工業(yè)潔凈室,該類設施因用途差異而有較復雜的功能分區(qū),工藝流程(包括人流、物流、動物流、空氣流、污物流等)禁止交叉,以及動物飼養(yǎng)方式和設備選型的多樣性。所以對工藝設計有著較高的要求。
實驗動物屏障設施必須保持365天/年、24小時/天不間斷運行。實驗動物屏障設施實質是給實驗動物初級環(huán)境提供:ISO7級潔凈度,≧15次換氣/h,25℃,(40-70%)溫-濕度恒定。冬季升溫加濕需要電加熱能耗巨大,同時,為保障該環(huán)境空氣的無污染狀態(tài)而需要維持一定的壓差。
保證實驗動物接觸物品滅菌所需要的滅菌設備的電蒸汽消耗。一般每臺1.0M3滅菌器需配置電蒸汽發(fā)生器40-60KW電耗。
有效使用面積小。按照國際通用設計理念,屏障設施有效使用面積不足40%。(一般在34-38%),導致投資大,使用效率低,運行成本高,不能見到顯著投資效益。
實驗動物屏障設施另一個運行特點是污染臭氣嚴重,對周邊的醫(yī)療建筑物構成一定的空氣污染,必須堅持局部污染局部處理后在匯入全面排風系統無害化處理的原則。建議采用有效處理方法,除應急狀態(tài)外禁止使用活性炭做無害化處理。
目前國內較多采用方式。一次性投資較大,北上廣深等地區(qū)實驗動物屏障設施造價在1萬元/M2以上(不含籠器具),國標GB50447《實驗動物設施建筑技術規(guī)范》/14925《實驗動物環(huán)境及設施》技術參數要求主要針對這類設施。SPF動物在此環(huán)境中生存。目前國內主要有小型SPF嚙齒類動物、禽類等,大型SPF動物較少。
獨立通風籠盒系統模式(Individual Ventilated Cages IVC模式)或獨立排氣通風籠盒系統Exhaust Ventilated Cages,EVC模式。
是指在密閉獨立單元(籠盒或籠具)內,潔凈氣流高換氣頻率獨立通氣,污染臭氣集中外排的SPF級實驗動物飼育與動物實驗設備。一段時間內,該設備配套超凈工作臺使用可以保持SPF動物不被污染。此類設備目前國內貿易產品國家標準,一些省區(qū)僅使用IVC設備,不核發(fā)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
近年來,國內一些實驗動物設施從節(jié)能角度出發(fā),采用以屏障環(huán)境正壓系統配合使用IVC、EVC、隔離器等設備模式,也成為雙系統模式。這類工程目前尚未推廣,許多技術尚待完善,但可以確信,是未來實驗動物屏障設施發(fā)展方向。